今年的“入伏”是从7月15日开始的,整个过程是头伏10天,中伏20天,末伏20天,一共持续40天,这段时期不仅气温飙升,湿度也大,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不小的挑战。尤其是对于家中的老人、小孩子们来说,更是需要格外注意。
在民间有句古话:“入伏三不做,安康一整年”,说的就是在三伏天虽然炎热,也是很危险的一段时间,但是如果做对了,掌握了方法,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来养生,还能防病治病。
这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更是对现代人健康生活的温馨提醒。那到底是哪三件事不能做呢?家里有小孩子的一定要重视起来。
一、为何入伏后这40天是一年中最危险的?
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,入伏后这30或者是40天,是一年中最热的,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一段时间。而这也并不是耸人听闻,是有依据的。
别看三伏天的气温高了,可是如果你去医院的话,发现感冒、生病的人也是最多的,甚至比春天的流行性感冒的人还要多。
这主要是因为在入伏以后,自然界的阳气达到顶峰,人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,毛孔张开,汗液排泄增多,以调节体温。
然而,这样的生理变化也使得人体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,尤其是对于小孩和老人等的人群来说,免疫力相对较弱,更容易出现中暑、感冒、腹泻等问题。
此外,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容易滋生细菌,增加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风险。因此,入伏后的这40天,被视为一年中健康防护的关键时期。
二、“入伏三不做,安康一整年”,是哪三不做呢?
这句古训,其实是在提醒我们,在三伏天期间要注意的一些事项,从而帮助我们远离疾病。
首先是要忌口,不能冷饮当饭吃。
入伏后,天气炎热,孩子们往往偏爱冷饮、冰淇淋等解暑食品,甚至有些小孩子是把它们当饭吃,只想着好吃,吃了身体舒服,从而管不住自己的嘴巴。
然而,过量食用冷饮会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消化不良、腹痛腹泻等症状。家长应引导孩子适量食用冷饮,并鼓励多喝水、绿茶、菊花茶等清凉解暑又健康的饮品。
千万不可以把冷饮当水来喝,渴了就要喝水,饮料是不能补水的。同时,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,避免食物中毒。
其次,忌贪凉,适当活动不可少。
小孩子好动,也最容易出汗了,所以有些小孩子也特别的怕热。而现在家家户户条件好了,孩子又是掌心宝,含在嘴里怕化了,捧在手心里怕摔了,所以孩子热都会给开空调。
但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,虽然能暂时躲避酷暑,而过度贪凉会导致身体适应能力下降,一旦离开空调环境就容易出现中暑、感冒等问题。
特别是暑假期间,孩子们放假在家,更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,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,如晨跑、傍晚散步等,既锻炼身体,又增强体质。同时,使用空调时也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,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最后,不暴露,护住关键部位。
这里的不暴露,指的就是不要把孩子的关键部位暴露在外面,比如在吹风扇、空调时,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腹部、背部等关键部位,避免直接吹风导致受凉。
这些部位是人体阳气较为集中的地方,一旦受凉,容易引起腹痛、腹泻、感冒等症状。
因此,建议给孩子穿上轻薄的长衣长裤,或使用空调被、小毯子遮盖关键部位,确保孩子在享受凉爽的同时,也能保持身体健康。就如老辈人所言,天气再热,也要在腹部盖一床坛子,避免腹部着凉了。
三、入伏的其他注意事项
①禁止去野外游泳
由于天气炎热,孩子就会为了一时的凉快,私自去河边、水库里面游泳,而这样的事情是千万不能做的,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。因此,家长应严禁孩子私自去野外游泳,可选择正规的游泳馆进行水上活动。
②少吃路边摊的食物
路边摊食品虽然美味,但往往存在卫生隐患,易引发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。入伏期间,气温高,细菌繁殖快,更应注意食品安全。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尽量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或在家烹饪食物。
③及时补充水分
高温天气下,人体容易出汗,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。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喝水,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。同时,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,如西瓜、黄瓜等,既解暑又补充营养。
最后还有一点,就是要少玩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,多去户外运动。
总之,入伏期间是考验人体健康的关键时期,尤其是对于家中的小孩来说更是如此。通过遵循“入伏三不做”的原则和注意其他相关事项,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,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、快乐的夏天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